当前位置:昌都生活网  -  本地文章  -  昌都资讯

乘风破浪的昌都姐姐

2022/9/21 0:01:55

浏览量:5276

来源:昌都发布

(视频剪辑:梁侠)

“今天

这批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有70多件

准备送到类乌齐……”

刘兰秀边说边走进仓库

跟大伙一起搬运物资

9月17日

在昌津桥附近的一处仓库

记者又一次见到身穿志愿者红马甲

的刘兰秀在忙碌着

最美抗疫人

“我是一个行动派,想到就要马上付诸行动”

第一次见到刘兰秀是8月23日,当时她正穿着防护服,带领女企业家协会的志愿者,为正在高风险区服务的志愿者配送生活物资。

疫情发生后,刘兰秀第一时间关闭了门店,在女企业家协会群里号召姐妹们投身志愿活动,并联系以前合作过的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去。

“我是一个行动派,想到就要马上付诸行动。”凭借长期积累的良好合作关系,刘兰秀的提议马上得到回应,50多人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各类防疫物资也从四面八方送来。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刘兰秀的员工王冬梅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评价她。

疫情发生以来,刘兰秀和她的姐妹们前往市区16个核酸检测点以及县乡村等地开展志愿服务20余场次,筹集捐赠了价值21万余元的物资。

“从2016年的第一次义剪开始,义剪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一件最重要的事”

“医生们马上就要进舱了,大家再辛苦一下……”8月24日下午,刘兰秀又带着志愿者来到市人民医院为即将走进方舱医院的医务人员开展义剪。

像这样的义剪活动,刘兰秀已经坚持6年了。



2003年,刘兰秀从四川自贡来到西藏昌都从事美容美发行业。2007年,父亲突然离世,给她带来很大的打击。有一天,刘兰秀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老人在店门口转悠,于是把老人请进店里,给他免费修剪了头发,“当时,我似乎看到了父亲的身影……”

从那以后,刘兰秀决定把每个月的24日作为店里的“义剪日”。每到这个日子,她都要带着员工去乡村、学校、企业、集中供养中心义剪。

有一年冬天,刘兰秀带着4名员工去察雅县巴日乡和宗沙乡的4个小学义剪。天气寒冷,加上学生人数众多,刘兰秀和员工们一次次地拧毛巾,不停歇地剪,脸和手都冻得通红。“那天,我们凌晨4点从昌都出发,回来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但看着孩子们理完发的精神模样,心里特别满足。”刘兰秀说。

“感觉‘尼玛姐姐’更像一个公益人,而不是生意人”

尼玛,藏语是太阳的意思,是带给人温暖的。认识刘兰秀的人都亲切地称呼她“尼玛姐姐”。对于这个称呼,刘兰秀也很喜欢,“这个名字越叫越正能量!”

从2012年开始做公益,至今已做了100多次。

从2013年开始通过中国教育资助网资助大学生,至今她已通过不同途径资助了6名大学生。

2021年9月,在昌都市妇联、市工商联等单位的极力推荐和支持下,她组织成立了昌都市第一个女企业家协会,至今已有50名会员。在刘兰秀的带领下,协会的女企业家、志愿者不怕苦、不怕累,哪里需要她们,她们就出现在哪里。



疫情发生以来,刘兰秀和志愿者几乎每天都要前往各个抗疫点为一线人员送去防疫物资、矿泉水、方便面、盒饭等,考虑到核酸采集人员和医护人员吃饭时间不确定,刘兰秀还专门订购了一批自热米饭送到一线。

“看着一线人员这么辛苦,我们就想多做一点,起码能让他们吃上一口热饭!”刘兰秀说。

在妈妈的感染下,今年大学毕业的女儿芮佳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她说,“妈妈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公益,感觉她更像一个公益人,而不是生意人。这段时间跟妈妈一起为昌都抗疫努力,觉得特别充实。”

“刚开始,我很少做公益。是刘会长的执着打动了我,启发了我,现在我一边做生意一边做公益。”女企业家协会秘书长拉姆说,在刘兰秀的影响下,身边越多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加入公益事业。

“我会把公益事业一直做下去。”刘兰秀坚定地说。

  • Q Q: 971300450
  • 微信: bjhao168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昌都生活网”版权所有  |  ICP证:ICP备2022012760号-15  |  技术支持:昌都生活网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